glenn-gould-14.jpg

對於月光奏鳴曲第三樂章,在 youtube 上眾多的版本裡面,筆者最喜歡的是顧爾德的版本。狂亂粗暴的開頭,卻在最後以一種柔情帶著悲劇色彩般的口氣收尾,簡直讓人自然而然地聯想到貝多芬這個人的氣質與個性,彷彿直接透視著貝多芬的內心世界。不能略過一提的還有貫穿全曲的完整情緒,起伏變化富有表情,而且乾淨俐落、一氣呵成,沒有一絲絲造假生硬。

這真的是一個精彩的作品。太棒了,小顧!除此之外,筆者也很喜歡悲愴第二樂章。

由於太過於感動這個人的這些作品,所以筆者參考了維基百科、《世界名鋼琴家》及《古典CD鑑賞》,希望能為大家簡單地介紹顧爾德這個傳奇人物。(由於個人才疏學淺,若有缺失,還望能不吝批評指正)

Glenn Herbert Gould (September 25, 1932 – October 4, 1982)
glenn-gould-06.jpg


顧爾德的怪


顧爾德在 1955 年首度於華盛頓登台,相當轟動,演奏曲目雖然只有巴哈的「郭德堡變奏曲」,卻因為大獲成功而與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簽約,自六月二十六日起一週時間灌錄同一首曲子。然而,也是在這一個禮拜的時間,讓世人見識到顧爾德的怪…(請參考文章最後所附的相片集)

顧爾德不世出的怪,怪得非常有成就,其中之一是,他讓那些因為經常和許多藝術家接觸而已經鍛鍊成不太容易表現驚奇的 CBS 製作人,都驚訝的目瞪口呆。他是怎麼辦到的?我們必須知道,那時候的紐約是六月份,外頭相當地炎熱,然而顧爾德卻身穿外套,圍著圍巾,戴著黑布頭巾、手套。因為聽說紐約的自來水不能生飲,他就自備了兩瓶水,五瓶藥。演奏前他把雙手在熱水中浸泡二十分鐘,用自己帶來的毛巾擦拭。除此之外,他還攜帶了一個特製的鋼琴椅子到錄音室來,這個椅子也很值得一提,它的四腳能伸縮自如,可以調整成傾斜的角度,好方便顧爾德雙手的交叉演奏。而隨著錄音室風光的相片陸續公開發表,顧爾德的詭異姿態更成為了熱門的討論話題。過程中有時他在恍惚閉目中彈琴,身體不時一下趨前,一下後仰,嘴巴還從不間斷地發出奇怪的聲音(據說是自童時便養成的無意識的習慣,原因是他母親在他練琴時教他,「來,小顧,把你彈的唱出來…」)。因為這一點,聽說還造成了錄音技術的進步。因為錄音製作人必須想辦法把他的人聲自專輯中拿掉…

glenn-gould-21.jpg

glengould.jpg

顧爾德對於錄音所使用的鋼琴非常講究,他選用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編號 CD 318 的史坦威鋼琴。儘管已經老舊到即將報廢,顧爾德仍堅持使用它,因此鋼琴還經歷了幾次大翻修。而為什麼他對於這架鋼琴這麼堅持呢?原因可能在於唯有這架鋼琴能夠帶來顧爾德心中的理想效果。經歷幾次大手術的史坦威 CD 318,觸鍵輕如羽毛,非常敏感,弱音近似古鋼琴及大鍵琴的音響,因此使得他能夠利用敏銳的觸鍵徹底追求圓滑及斷奏的效果,表現出他音樂之中均衡、不帶一絲歪斜、端正清麗的獨有美感。

顧爾德另一個有名的怪,或者該說是特色,就是他演奏樂曲裡的速度。比如他1955年的首張郭德堡專輯,席夫花了72分鐘,庫普曼62分鐘,然而顧爾德卻只花了38分25秒,幾乎是席夫演奏時間的一半,速度之快令人無法呼吸。另外比如貝多芬月光奏鳴曲的第三樂章,偉大的魯賓斯坦彈來也用了6分37秒,然而顧爾德卻只用了4分57秒。在這樣的高速演奏裡,所有的細節,如斷奏、琶音以及樂句的微妙強弱變化,顧爾德仍以卓越的技巧清楚分明地展現。那種感覺就像是演奏之於他只是一個手段,如何將時間永恆地冰封了起來的手段。他要將理想中的藝術之美保存在微小的錄音專輯裡,等候後人前來朝聖,好令他們隨時在音樂中能得到啟發。


顧爾德的葛萊美獎


對於這麼一個怪人,他的音樂能獲得世俗的大獎說來或許也有點奇怪。但顧爾德對於音樂的非凡洞察力與詮釋如此之成功,以致就連最嚴苛的批評者也願意忍受他的特立獨行。我們來看看他在葛萊美獎的成就:1983年,他以巴哈的郭德堡變奏曲獲得葛萊美最佳器樂獨奏家表演獎;1984年,他以貝多芬的編號12及編號13奏鳴曲,再度奪下這個獎項。若我們仔細回顧一下1980年代,我們便會發現那是一個神奇的年代,經典作品紛紛出現,而傑出的音樂家也開始嶄露頭角。在那個年代獲得此項獎項的,皆是名字朗朗上口,令後生晚輩望塵莫及的人。比如,霍落維茲(Vladimir Horowitz),於1980、1982、1988獲獎。知名的小提琴家帕爾曼(Itzhak Perlman),1981年獲獎。馬友友,以巴哈的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於1985年獲獎。

glenn-gould-canadian-pianist.jpg

顧爾德於 31 歲(1963年)開始拒絕上台演出並專心於專輯錄音上,造就了他的錄音作品內無法取代的強烈性格。也由於他在表現、錄製自己的音樂上,採取近似一名偉大工匠面對自己的手工藝品般的嚴肅態度,於是自然而然地留下了非凡的成果。


顧爾德的哲學


顧爾德曾經說過,要是他不當音樂家,他可能會是一名作家。透過課堂、大學演講、期刊、廣播及電視紀錄片,他闡述對於音樂和藝術的評論和哲學。而他的寫作風格非常清晰,除了當他(經常)想展現幽默或諷刺的時候,會令人感到詞藻華麗、縱容及過度修飾。

顧爾德對於 Richard Strauss, Alban Berg, Anton Webern 等人的作品都有過富有洞察力的分析。儘管同情現代主義者,但顧爾德對於流行音樂的態度卻是矛盾且負面的。他小時候曾經喜歡爵士樂的演奏會,並曾在寫作中提及它們,也曾批評披頭四糟糕的「聲部進行」(voice leading)而讚美佩圖拉克拉克(Petula Clark)。而在當代的爵士樂手中,他則是欣賞擁有如水晶般分明音色的鋼琴手比爾.伊凡斯。或許是因為擁有類似的性格或愛好吧。比爾.伊凡斯也是採用了史坦威 CD 318 錄製之後帶來深遠影響的專輯 ─ Conservations with Myself。

顧爾德本人相信,是「對位法」這項音樂技巧使得鍵盤樂器完整圓滿,而此音樂風格在巴洛克時期臻至巔峰。在他心中,巴洛克時期之後大多數的主調音樂(homophony),都不再那麼嚴謹且具有啟發性。

 


推薦延伸閱讀


[電影] 顧爾德的32個極短篇(32 short films about Glenn Gould)
(電影線上觀看,優酷視頻)

32 short films.jpeg

這部電影是筆者當初還在就讀台大時,在學校圖書館的影音中心租看的。雖然 很無聊 (誤)許多段落不是非常有趣,但我記得當時自己依舊是強忍著按耐不住的心情, 堅持給他看到最後啊(何苦呢=.=)。但是也幸虧了這樣的堅持,我得以看到許多像是掉落的珍珠般的巧思突然躍入眼中,因此雖然都只是轉眼即逝的微小片段,但都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完了影片,總覺的好像人也變聰明了一點(自我感覺良好呢)。


相片集


glenn-gould-02.jpg

glenn-gould-03.jpg

glenn-gould-04.jpg

[有沒有人和我一樣,覺的此時的顧爾德非常的帥呢?]
glenn-gould-05.jpg

[優秀的錄音作品,不只是鋼琴家的事情,還必須有很多優秀的人協助。]
glenn-gould-07.jpg

[誰曉得他在說什麼呢?]
glenn-gould-08.jpg

[演奏前將雙手浸泡熱水二十分鐘]
glenn-gould-09.jpg

[出現了!顧爾德的必殺奧秘高級黑色手套]
glenn-gould-10.jpg 

glenn-gould-14.jpg

glenn-gould-16.jpg

[出現了!傳說中的特製椅]
glenn-gould-17.jpg


glenn-gould-18.jpg

[為了彈出好的音樂,音樂家必須嚴肅地檢視自己的內心。克服許多阻礙。]
glenn-gould-27.jpg


glenn-gould-31.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loset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