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報告指出,如果你想要待會的會議上有個精彩的報告,先和同事友善地聊個天可能會是個好策略。
「我們相信這些良好的表現是因為社交活動促使人們去解讀對方的心思,並且瞭解對方看待事物的觀點。我們也發現了即使是在競爭的互動下,當話題含有人們的觀點,或者設身處地替別人著想時,人們的表現都有提昇。這項研究透露著一個簡單的訊息,你談話的方式,以及你與其他人交朋友的時間,都會對腦部帶來益處。」密歇根大學社會研究所(UM Institute for Social Research)的心理學家巴拉教授表示(Oscar Ybarra)。
在先前的研究中,巴拉教授發現社交活動會對腦部的執行功能帶來短期的助益,比如說回答字謎測試。然而在這次的實驗中,他及他的同事們針對 192 個研究生進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希望釐清究竟是哪種類型的社會互動能幫助,而哪些不會。結果在十分鐘的時間裡,一組被指導要去認識彼此的受試者們,在接下來的認知表現中有所提昇,而另一組談論著帶有較勁意味的話題的受試者們,則在之後的測試中表現一般。
這樣的研究讓我聯想到 CASE PRESS 網站中的一篇文章,影響團隊智商的關鍵似乎是社會覺察,成員個人的智力對團體的表現毫無影響,而真正會影響團體的表現的,其實是每位成員的人際觸覺(social sensitivity,或稱『社會敏感度』),以及團體每位成員發言參與討論的機會是否均等。
就讓我引用那篇文章的開頭作為我這篇文章的結尾吧,因為它寫得是如此之傳神:
我們常看見聰明人聚在一起做蠢事,現在心理學有個研究可以支持這種觀察:個體的智慧無法提升團體智慧,而令人吃驚的是組織向心力、快樂程度一樣不會影響工作的達成。唯一跟團體表現有關的,是組織內白目的多寡。
Alas,各位主管們,可小心你團隊裡的白目啊。
via:scienceDaily
journal refernece: O. Ybarra, P. Winkielman, I. Yeh, E. Burnstein, L. Kavanagh. Friends (and Sometimes Enemies) With Cognitive Benefits: What Types of Social Interactions Boost Executive Functioning? 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Personality Science, 2010 (連結)
留言列表